【莆田第五中學主題教研】“數(shù)字”賦能教學 研討促進成長 | 莆田五中化學組創(chuàng)新課課例研討活動
          瀏覽次數(shù):    時間:2022-12-09 08:51:14

          為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率,充分利用數(shù)字化實驗助力課堂教學,促進課堂提質增效,促進化學教師的專業(yè)成長。2022年12月7日上午,莆田第五中學化學組舉行創(chuàng)新課教學觀摩暨高效課堂專題研討會。

          圖片1.png

          本次創(chuàng)新課例由化學組吳思嫻老師執(zhí)教,課題《離子反應——探究水溶液中復分解反應的實質》。內容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概念,理論性較強,而且較為抽象。概念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,思嫻老師為了突破教學難點,在教學設計中借助數(shù)字化學實驗使微觀粒子間的反應“可視化”,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事實結合理論分析,自主建構概念的形成過程,而不是通過教師灌輸形成的,在概念建立的同時,形成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。因此,思嫻老師注重設計概念的認識過程,通過兩次的學生分組實驗及教師的數(shù)字化演示實驗有效化解教學難點,培養(yǎng)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(yǎng)。思嫻老師首先利用學生初中學過的復分解反應事實為支撐點,從熟悉的宏觀角度入手,再利用學生分組實驗,制造認知沖突,拓展學生微觀角度的認識。在本節(jié)課中充分利用傳感器這一創(chuàng)新教學儀器,讓微觀粒子反應“可視化”,有效化解認知障礙,讓學生在實驗中形成概念,最后進行符號表征,層層遞進,引導他們建立了“宏觀-微觀-符號”的三重表征,充分認識了在水溶液中進行復分解反應的實質,也認識到離子方程式的意義,最后通過設置配套練習及時檢測并反饋教學效果。整節(jié)課主要圍繞實驗事實的過程分析,幫助學生建立和理解概念,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。

          圖片2.png

          圖片3.png

          觀摩課結束后,化學組組長陳朝陽老師主持本次創(chuàng)新課例研討活動。執(zhí)教教師吳思嫻老師首先闡述了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意圖,并結合教學過程中的情況,談自己的感悟與思考。與會教師結合高效課堂實際,踴躍發(fā)言,提出許多寶貴、中肯的建議。與會教師一致認為,這是一節(jié)成功的創(chuàng)新課,也是一節(jié)成功的高效課堂課例。教學設計有深度有高度。重在設計概念的認識過程,重視學生思維的構建,突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,特別是數(shù)字化實驗的合理使用,使微觀粒子反應“可視化”,化解學生認知障礙,是值得借鑒和學習。本次教研活動充實、高效,為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,我們還需不斷努力,集全組的力量,繼續(xù)研究,教研永遠在路上。

          圖片4.png

          撰稿人:陳朝陽


          編輯:吳圓方 處室審核:林建明 校級審核:林建明
          新聞圖片

          主辦單位:莆田第五中學 閩ICP備05007000號-1

          學校信箱:ptwzbgs@163.com   郵政編碼:351100

          學校地址: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(qū)霞林街道棠霞街215號

          国产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中文,久久真人毛片免费视频,少妇一区二区视频,乱人伦中文视频精品在线